中国篮球协会近期考虑将CBA比赛的单节时间从12分钟缩短至10分钟,这一改动在篮球界引发了广泛讨论。不少媒体人直言,若改革落地,各支强队的年轻球员恐怕将更难获得上场机会。
比赛时间缩短意味着整体节奏加快,每一分钟的比赛价值提升。对于志在夺冠或争取更好名次的强队来说,胜负压力更大,主教练在排兵布阵时必然会更加谨慎和保守。在关键的追分或决胜时刻,他们更倾向于将信任票投给经验丰富、即战力强的老将或外援,以求稳定局面。年轻球员,尤其是还在成长中的替补队员,他们的上场时间很可能首先被压缩。
从战术层面看,单节10分钟使得容错空间变小。年轻球员比赛经验相对欠缺,在场上容易出现失误或防守漏人,这在分秒必争的短时间比赛中可能是致命的。教练很难承担这样的风险,因此会减少对他们的使用。长此以往,年轻球员缺乏实战锻炼,成长速度会放缓,不利于国家队梯队建设和个人发展。
此外,强队阵容厚度通常较高,竞争本就激烈。时间缩短后,核心主力球员的出场时间可能会更加集中,进一步挤压轮换末端年轻球员的空间。他们可能只能在垃圾时间或主力伤病时才能获得零星机会。
当然,也有人认为这能促使年轻球员更高效地利用有限时间,并加强平时训练竞争。但总体来看,若缺乏配套措施保障,单节改10分钟确实可能对强队中年轻球员的成长带来挑战。如何在追求比赛精彩程度和培养新人之间找到平衡,将是CBA联盟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。